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李复的《杂诗》 全文: 阴阳体合气,氛氲极无际。 卦气交孕毓,旁滋六爻备。 圣人系爻辞,钩赜推母子。 观应以知来,随方推象类。 灵龟通火志,黄牛革得地。 复应乾龙潜,兑乘履虎尾。 周流纷参错,往来精妙义。 懵懵妄穿凿,执一千百废。 孰能访太极,与游两仪外。
参考注释圣人(1) 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时也专指孔子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唐· 韩愈《师说》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2) 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爻辞指说明《易》六十四卦各爻象的文辞。如“初九:潜龙勿用。”“初九”是爻题;“潜龙勿用”就是《乾》卦初爻的爻辞。 钩赜亦作“钩賾”。探求隐微。亦谓探索。 唐 无名氏 《隋炀帝海山记》卷上:“然而性偏忍,阴默疑忌,好用鉤賾人情深浅焉。” 母子(1).母亲和儿子。《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 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汉 祢衡 《鹦鹉赋》:“痛母子之永隔,哀伉儷之生离。” 唐 白居易 《母别子》诗:“以汝夫妇新嬿婉,使我母子生别离。”《水浒传》第二回:“﹝ 史进 ﹞説道:‘师父只在此间过了,小弟奉养你母子二人,以终天年。’” (2).本源。偏义复词,偏于“母”。《朱子语类》卷三:“先儒言‘口鼻之嘘吸为魂,耳目之聪明为魄也’,只説得大概,却更有个母子,这便是坎离水火,煖气便是魂,冷气便是魄。” 清 翟灏 《通俗编·母子》:“母子犹云本元。今人多有此语,如所谓母子酱油之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