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吴彬十八应真图歌》 全文: 贯休十八应真图,文中斯别开生面。 形状奇怪夙所称,耳熟闻之目新见。 苍鳞若龙若非龙,擎爪来闻法以现。 据树坐揓钵多罗,鸦鹊来餐香积饭。 飘然白鹤驾以降,屈眴七条披已惯。 数珠在手把明珠,自摇箑其貌颟顸。 端立左铃而右杵,扶童者回顾彼岸。 是皆渡海履水物,水物狰狞名不辨。 伯持贝叶仲舍罗,白泽曳轮坐以晏。 别有袖手乘骞槎,相参法喜作佳伴。 据石入定若无入,牛哀跪伏如猫豢。 傍见共咨二大士,其一默坐一持扇。 似步而回更回顾,臃肿披缁目光炫。 跏趺相对谈二禅,云空云色色空幻。 是为不二法之宗,绣佛居士说法遍。 向曾韵统考同文,位号次第订梵汉。 莆田画者不羁士,传神何碍后前舛。 长歌笑我尚拘墟,山阴讶似镜中按。
译文和注释参考注释统考 在某些地区或对某些学科统一命题,并在同一时间组织考试 高考的惯例是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考 物理统考全市前三名 同文(1).同用一种文字。《礼记·中庸》:“书同文。”《汉书·艺文志》:“古制,书必同文,不知则闕。” 唐 骆宾王 《兵部奏姚州破贼设蒙俭等露布》:“四隩同文,五方异色。” (2).犹言国人。因其所用文字同,故称。《陈书·吴明彻传》:“风威慴於异俗,功效著於同文。” 夏衍 《乐水》:“所以他们的作品也变成了只供‘同文’欣赏的‘技艺’,而失却了领导民众精神生活的作用。” (3).通译文字。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今内之有同文、方言之馆舍,外之有出洋学习之生徒,行之数十年,而国家不获人才之用,盖有由也。”参见“ 同文馆 ”。 位号爵位与名号。《史记·韩信卢綰列传》:“诸侯虽有畔亡,而復归;輒復故位号,不诛也。”《南史·后妃传序》:“六宫位号,前史代有不同。” 唐 刘知几 《史通·题目》:“自餘 陈涉 、 张步 、 刘璋 、 袁术 ,其位号皆一一具言。” 次第 依一定顺序,一个挨一个地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之一)》 次第花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