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苏洵的《答二任》 全文: 鲁人贱夫子,鸣丘指东家。 当时虽未遇,弟子已如麻。 奈何乡闾人,曾不为叹嗟。 区区吴越间,间骨不惮遐。 羽见反不怪,海人等龙蝦。 嗟我何足道,穷居出无车。 昨者入京洛,文章彼人夸。 故旧未肯信,闻之笑呀呀。 独有两任子,知我有足嘉,远游苦相念,长篇寄芬葩。 我道亦未尔,子得无增加。 贫穷已衰老,短发垂髿髿。 重禄无意取,思治山中畬。 往岁栽苦竹,细密如蒹葭。 庭前三小山,本为山中楂。 当前凿方池,寒泉照谽谺。 玩此可竟日,胡为踏朝衙。 何当子来会,酒食相邀遮。 愿为久相敬,终始无疵瑕。 闲居各无事,数来饮流霞。
名句书法欣赏 故旧未肯信,闻之笑呀呀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故旧(1).旧交;旧友。《论语·泰伯》:“君子篤於亲,则*民兴於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汉书·王莽传上》:“﹝公﹞清静乐道,温良下士,惠於故旧,篤於师友。”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二折:“我待亲去埋殯他,也见的我一点不忘故旧之意。” 骆宾基 《乡亲--康天刚》二:“现在他们望见雪车来了,都想能认识他是谁。是本村的呢,还是父亲的故旧?” (2).陈旧,过去。 许杰 《<明日的文学>自序》:“但是深印在脑筋里的故旧的遗毒,还一时不能洗清。” 呀呀(1).张口貌。 唐 独孤及 《和李尚书画射虎图歌》:“飢虎呀呀立当路,万夫震恐百兽怒。” 宋 欧阳修 《巩县初见黄河》诗:“呀呀怒口缺若门,日啖薪石万万计。” (2).高耸貌;陡峭貌。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诗:“东方青色龙,牙角何呀呀。” 宋 杨万里 《阻风泊锺家村》诗:“峭壁呀呀虎擘口,恶滩汹汹雷出吼。” 象声词。形容笑声、哭声、鸟鸣声、小儿学语声等。 唐 韩愈 《读东方朔杂事》诗:“ 王母 闻以笑,卫官助呀呀。” 元 刘秉忠 《蟾宫曲》:“金风颯颯,寒雁呀呀,促织叨叨。”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孩子一岁了,呀呀学着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