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元代李昱的《庚子春三月梦与梁生建中回故居(戊戌后作)》 全文: 春宵苦梦短,合眼在故乡。 今宵复何为,历历所见详。 天风吹我巾,明月照我裳。 手持绿玉筇,衿佩同翱翔。 路从北郭门,径诣先茔傍。 五年缺洒扫,青草如人长。 不忍遽去之,徘徊流涕滂。 迂行羊角埂,载出甘泉坊。 河西与河东,人烟眇相望。 屋庐间新旧,田园半榛荒。 故友四五人,相逢诉衷肠。 剪韭焚枯鱼,款坐陈酒觞。 喜极仍自疑,兵戈正纷攘。 人生无羽翮,何以逾津梁。 齧指验所经,恐为覆蕉隍。 鸡鸣声喈喈,惆怅身在床。 山川限吴越,依旧天一方。 辗转久不寐,郁纡祗自伤。 披衣起待旦,聊以成短章。
参考注释披衣将衣服披在身上而臂不入袖。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唐 韦应物 《寄冯著》诗:“披衣出茅屋,盥漱临清渠。”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二人披衣待旦,别 袁 而归。” 待旦(1).等待天明。《书·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民困则多离叛,其祸必振矣。可不战战以待旦乎?可不慄慄而虑危乎?” 唐 李贺 《送沉亚之歌》:“请君待旦事长鞭,他日还辕及秋律。”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艺文一》:“ 穆 张 尝同造朝,待旦于 东华门 外。” (2). 宋 代宫中谓天明前的一段时间。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前代夜五更至黎明而终,本朝外廷及外郡悉用此制。惟禁中未明前十刻更终,谓之待旦。盖更终则上御盥櫛,以俟明出御朝也。祖宗勤於政事如此。” 短章指篇幅较短的诗文篇章。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颂酒虽短章,深衷自此见。”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閲之累日而无穷焉。” 黄人 《<小说林>发刊词》:“虽稗贩短章,苇茆恶札,靡不上之佳諡,弁以吴词。” 阿英 《六十年前的相声》:“虽只是一个短章,但已足使我们看到在近六十年前,相声就已有了怎样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