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苏轼的《和陶杂诗十一首》 全文: 我昔登朐山,出日观沧凉。 欲济东海县,恨无石桥梁。 今兹黎母国,何异于公乡。 蚝浦既黏山,暑路亦飞霜。 所欣非自誷,不怨道里长。
参考注释里长一里之长。仿 周 代闾胥、里宰之制,后代或置或废,建制不一。《墨子·尚同上》:“是故里长者,里之仁人也,里长发政里之百姓。”《新唐书·张长逊传》:“ 张长逊 ,京兆 櫟阳 人,精驰射,在 隋 为里长。” 明 陈继儒 《群碎录》:“ 隋高帝 从 苏威 议,以百家为里,置里长一人。”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上:“宜令薙髮易服,尽献兵器,分设里长甲首,而迁土目于内地。” 巴金 《将军集·还乡》:“明天到县政府去请愿,里长全去,而且每一房要派几个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