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元代刘得之的《送郦肖梅归三茅山玉晨宫》 全文: 三茅峰高不可跻,茅君携云作丹梯。 弃官应同弃弊屣,烂煮白石甘如饴。 世路红尘有何好,万冢北邙蓬绕绕。 茅君去汉二千年,长向山中拾瑶草。 我无丹砂堪蜕肉骨凡,枉住麻姑琴高两峰间。 便欲凌空借鹤归,茅山茅君丹井知何处。 烦君指点云间路,脱我破鹿裘,笑拂紫烟去。 预借金陵道上泉,净洗黄尘两芒屦。
参考注释世路 指人世的经历 世路风波 红尘(1) 闹市的飞尘,借指繁华的社会 红尘百戏 (2) 佛教指人世间 看破红尘 有何有什么。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几日试来那几日唱名?得意那不得意?有何传示、有何书信?”《水浒传》第五三回:“风过处,一尊黄巾力士出现,躬身禀復:‘我师有何法旨?’”如:有何不可;有何难哉。 北邙亦作“ 北芒 ”。1.山名。即 邙山 。因在 洛阳 之北,故名。 东汉 、 魏 、 晋 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 汉 梁鸿 《五噫歌》:“陟彼 北芒 兮,噫!顾瞻帝京兮,噫!” 唐 沉佺期 《邙山》诗:“ 北邙山 上列坟塋,万古千秋对 洛城 。”《红楼梦》第一回:“三劫后,我在 北邙山 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 (2).借指墓地或坟墓。 晋 陶潜 《拟古》诗之四:“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 唐 欧阳詹 《观送葬》诗:“何事悲酸泪满巾,浮生共是北邙尘。” 明 徐渭 《雌木兰》第一出:“听提刀廝杀把眉攒,长嗟嘆道:‘两口儿北邙近也,女孩儿东坦萧然。’” 王闿运 《哀江南赋》:“鬼躑躅于北邙,人萧条于东市。” 绕绕(1) 弯曲缠绕的样子 (2) 纠缠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