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周行己的《和子同观音寺新居》 全文: 太学士千数,济济多白袍。 其中靡不有,令人愧遁逃。 风俗且如此,焉能独守高。 详择乃其道,或得贤与豪。 近复失段子,呜呼命不遭。 吾生得觊豁,谁能置圈牢。 武或万人敌,何用学六韬。 文士亦龌龊,劳心徒忉忉。 利害竟何许,相去九牛毛。 脱略或吾事,青松隐藜蒿。 麟凤岂仰见,狐狸多叫号。 如不卜清旷,乐此阮与陶。 文思韩吏部,诗见杜工曹。 挥麈谈风月,中夜声颾颾。 往往移北山,不必反楚骚。 吾道用无穷,所志各有操。 或隐身幽讨,或放迹游遨。 平生事已定,用心奚独劳。
参考注释详择(1).审察采择。《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帝尝幸苑囿离宫,后輒以风邪露雾为戒,辞意款备,多见详择。” 唐 张九龄 《论教皇太子状》:“臣伏愿详择典故,徵用名贤,执经劝学,朝夕从事。”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尝试为陛下陈其一二,而陛下详择其可,亦足以申鉴於方今。” (2).审慎选择。《梁书·张缅传》:“此曹旧用文学,且居鵷行之首,宜详择其人。” 唐 韩愈 《送孟秀才序》:“京师之进士以千数,其人靡所不有,吾常折肱焉,其要在详择而固交之。” 乃其于是;就。《书·多方》:“我乃其大罚殛之。”《国语·晋语一》:“彼得政而行其欲,得其所索,乃其释君。”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五:“其与乃同意,故又以乃其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