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明代李本的《送徐允迪还城中》 全文: 寒梅照虚牖,严霜凋敝裘。 故人动归兴,岁宴不可留。 徐卿立身何坦荡,行年五十犹偃仰。 不思唾手取公卿,却甘低头在草莽。 市中卖药能逃名,杖头挑钱还解酲。 悲来不作穷途哭,时复有诗鸣不平。 忘年之交古来有,臭味相同即为偶。 来迟去疾奈尔何,无限离情付杯酒。 北风吹雨凝作花,船头敲冰船尾划。 道傍行人指归路,城上栖乌还到家。 城市尘埃易更改,还念山林青眼在。 看花有约明年来,教我村童埽门待。
参考注释不作(1).不兴起;不兴盛。《礼记·乐记》:“暴民不作,诸侯宾服。” 孔颖达 疏:“不作,谓不动作也。”《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 赵岐 注:“不作,圣王之道不兴。”《韩诗外传》卷三:“无令财货上流,则逆不作。”《文选·班固<两都赋序>》:“昔 成 康 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 李善 注:“作,兴也。” (2).不耕作;不写作。《史记·赵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顾炎武 《金陵杂诗》之一:“诗人长不作,千载尚风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许。《老残游记》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带兵器,所以这拳法专为保护身命的。” 穷途 路已走到尽头,比喻处境艰危 时复犹时常。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不才时復託怀玄胜,远咏 老 庄 。” 唐 杜甫 《溪上》诗:“ 西江 使船至,时復问京华。” 鸣不平 对不公平的事情表示愤慨、抗议 公开为腐朽没落阶级鸣不平的人还有,但罕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