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苏轼的《次韵滕元发许仲途秦少游》 全文: 二公诗格老弥新,醉后狂吟许野人。 坐看青丘吞泽芥,自惭黄潦荐溪蘋。 两邦旌纛光相照,十亩锄犁手自亲。 何似秦郎妙天下,明年献颂请东巡。
参考注释旌纛(1).大旗。亦泛指旗帜。 唐 贾岛 《寄沧州李尚书》诗:“迢递瞻旌纛,浮阳寄咏言。” 宋 苏轼 《次韵滕元发许仲涂秦少游》:“两邦旌纛光相照,十亩锄犂手自亲。”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和卢国华》词:“记江湖十载,厌持旌纛。” (2).犹尊驾。 宋 陈亮 《与章德茂侍郎书》之三:“已经新元,缅惟旌纛所至,百神呵卫,台候动止万福。” 光相(1).对佛像的敬称。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释道安》:“众共抽捨,助成佛像,光相丈六,神好明者。” (2).指佛像的金装。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唯 长乐王 子攸 像,光相具足,端严特妙。”《南史·齐纪下》:“ 庄严寺 有玉九子铃, 外国寺 佛面有光相, 禪灵寺 塔诸宝珥,皆剥取以施 潘妃 殿饰。” (3).即宝光,佛光。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康僧会》:“舍利威神,岂直光相而已。”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凡佛光欲现,必先布云,所谓兜罗绵世界,光相依云而出,其不依云则谓之清现,极难得。” 锄犁 1.锄和犁。 2.引申为耕作务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