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彭汝砺的《再用前韵呈察院学士》 全文: 真人养真如养源,道士耕道如耕田。 吐纳日月踏云烟,牢如金石齿牙坚。 捷如猿猱身体儇,沐浴露雾甚荣鲜。 受命一万有千年,既安且乐无回邅。 后人好恶纷倒颠,湎淫蛊惑作罪愆。 堕落世网缚尘缘,爱河流转业火燃。 猗公淡泊其得天,泛泛乘世如虚船。 精神采色照四筵,老鹤饮露夜不眠。 戏笑中有第三禅,净不著水花如莲。 酬酢不停奚敏旃,赋诗马上横殳鋋。 不放祖生先着鞭,北方灸焫自古然。 其力十百倍凡铅,功成不数饮中仙。
参考注释真人(1) 亲身和活着的人 在银幕上…但决非真人 (2) 道教称有养本性或修行得道的人,多用做称号 养真修养、保持本性。 晋 夏侯湛 《抵疑》:“方将保重嗇神,独善其身,玄白冲虚,仡尔养真。” 唐 孟郊 《寄张籍》诗:“天子咫尺不得见,不如闭眼且养真。” 明 唐顺之 《载迭前韵二首赠莲渠》:“养真人伴鹤,寄傲屋如舟。” 养源亦作“ 养原 ”。保养本源,涵养本性。《荀子·君道》:“械数者,治之流也,非治之原也。君子者,治之原也。官人守数,君子养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宋 苏辙 《示儿》诗:“志在要须命,身闲且养源。” 道士(1) 指崇奉道教而又从事教务的人 那道士又执令牌,烧了符檄。——《西游记》 (2) 修佛道之士的略称。魏晋时指和尚 佛教初传此方,呼僧为道士。——《盂兰盆经疏下》 耕道(1).耕作的方法。《吕氏春秋·审时》:“是以人稼之容足,耨之容耨,据之容手,此之谓耕道。” 毕沅 校注:“《亢仓子》作‘耨之容耰,耘之容手’。” (2).谓致力于研求道之真谛。 汉 扬雄 《法言·学行》:“耕道而得道,猎德而得德,是穫饗已。” 耕田 犁地,耕种田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