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孙因的《越问金锡》 全文: 观地产之所宜兮,惟金锡之最良。 贡品肇於有姒兮,暨苍姬而加详。 虽历代之所珍兮,凛英气其犹秘。 欧冶子之神奇兮,爰採取而炼淬。 剖赤堇而出锡兮,山色变而无云。 涸若耶之铜液兮,俯不见夫潜鳞。 铸岭岌其插天兮,冶井浸而寒冽。 前丰霳为击橐兮,后雨师为洒尘。 发铜牛之藏屑兮,赭林麓以炊炭。 弃右冶之余滓兮,草木为之焦烂。 炎烟涨乎铜孤兮,寒光浮乎炼塘。 越砥妥其敛锷兮,铸浦沸其若汤。 合众灵而成器兮,为宝剑凡有五。 曰湛卢与巨阙兮,盖珍名之最著。 既属之善相之薛烛兮,复谋之南林之处女。 水试则断蛟螭兮,陆用而剸犀虎。 扫搀抢使澌灭兮,伏蚩尤使左怖。 岂吴钩之敢抗兮,非燕函之能御。 客曰伟哉利器兮,诚为越国之珍。 斯剑客之喜谈兮,非文种之愿闻。
参考注释蛟螭(1).犹蛟龙。亦泛指水族。 汉 扬雄 《羽猎赋》:“探巖排碕,薄索蛟螭。” 明 朱鼎 《玉镜台记·石勒称王》:“倚天长剑泣蛟螭,那怕金垒汤池。” 章炳麟 《印度人之观日本》:“ 日本 文化安所受之?儒书文艺近取 支*那 ,佛教乃自 印度 迆入,无二国者, 日本 则终古为蛟螭蜃蛤耳。”参见“ 蛟龙 ”。 (2).指器物上的螭形图案。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蛟螭露笋簴,縞练吹组帐。”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蛟螭蚴蟉蟠贔屭,千秋名姓留嵯峨。” (3).指形似蛟龙的拐杖。 唐 韩愈 《和虞部卢四汀酬翰林钱七徽赤藤杖歌》:“空堂昼眠倚牖户,飞电著壁搜蛟螭。” 明 李东阳 《灵寿杖歌》:“蛟螭盘拏露头角,熊经树颠虎山脚。” 剸犀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及至巧冶铸干将之璞,清水淬其锋, 越 砥歛其鍔,水断蛟龙,陆剸犀革。”后以“剸犀”喻治事的卓越才能。 唐 柳宗元 《奏荐从事表》:“某绩茂戎轩,才优管记。操刀必割,岂谢剸犀。” 清 唐孙华 《挽磐庵弟》诗:“未试剸犀锋,已折干将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