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苏过的《送参寥师归钱塘》 全文: 我先大夫东南游,六年云水穷抉搜。 吹嘘人物到方外,伯乐未忍轻骅骝。 老师一见心相投,气味要是同薰莸。 尘埃岂解埋珠玉,自有宝气干斗牛。 作诗为文尽馀事,劲节凛凛横九秋。 俗子欲交辄掉头,我友天下第一流。 虽遭谤骂不少避,年世久已同浮沤。 我昨南来自炎州,师亦方解钟仪囚。 握手流涕古汴沟,生死骨肉我未瘳。 众人见弃谁相休,累然独处空山幽。 忽闻剥啄师唤我,洒扫茅堂三日留。 行行吴越有旧隐,明年当泛西湖舟。 赠言乃是朋友义,敢效儿女空绸缪。 夜光明月宜自收,虎文豹缬非身谋。
参考注释来自 表示来源,但通常不带有肇始之意,而指从原有的以另一形式存在的人或物,通过赋与、移转、演绎、模仿或再生而发生 主要收入来自开采煤矿 炎州《楚辞·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后因以“炎州”泛指南方广大地区。 南朝 梁 江淹 《空青赋》:“西海之草,炎州之烟。” 唐 杜甫 《得广州张判官书》诗:“忽得炎州信,遥从月峡传。” 清 林则徐 《中秋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诗:“蛮烟一扫海如镜,清气长此留炎州。” 钟仪春秋 楚 人。曾为 郑 获,被献于 晋 。 晋侯 见 锺仪 ,问之曰:“南冠而縶者谁也?”有司对曰:“ 郑 人所献 楚 囚也。”释而慰问之,问其族。对曰:“伶人也。” 晋侯 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也,敢有二事?”与之琴,操 楚 音。 晋侯 语于 范文子 。 文子 曰:“ 楚 囚,君子也。言称其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见《左传·成公九年》。后多以“钟仪”为拘囚异乡或怀土思归者的典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