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七月朔日作》 全文: 倏忽临秋月,踟蹰增隐伤。 火流期纵远,衣授事谁商。 太室怀霜露,椒宫忆姒姜。 无能回岁月,用合洁烝尝。 馀暑犹腾燠,金风早送凉。 看花多谢意,待月散寒光。 饶有牢骚者,那堪感触常。 捣衣图玩益,即景帖临王。 一往知无益,翩来曷有方。 鹊桥节已近,愁望绛河旁。
参考注释倏忽(1) 很快地 倏忽往来,莫知其方。——《吕氏春秋·决胜》 倏忽已三年 (2) 忽然 倏忽之间 秋月(1).秋夜的月亮。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叩栧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唐 杜甫 《十七夜对月》诗:“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清 陆圻 《与歌者陈郎》诗:“玉管谩吹秋月白,红牙曾对綺筵新。” 殷夫 《放脚时代的足印》诗:“秋月的深夜,没有虫声搅破寂寞,便悲哀也难和我亲近。” (2).秋季。《魏书·长孙嵩传》:“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则 裕 首可不战而悬。”《南齐书·州郡志上》:“土甚平旷,刺史每以秋月多出 海陵 观涛,与 京口 对岸, 江 之壮阔处也。” 踟蹰(1) 徘徊;心中犹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搔首踟蹰。——《诗·邶风·静女》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汉乐府《陌上桑》 踟蹰不知所措 (2) 也作“踟躇” 隐伤犹隐痛。 应修人 《雪夜》:“这像我底生活的节奏,刺我心魂隐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