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游烟雨楼与梁国治董诰联句三叠前韵作》 全文: 庚子图楼景,肖搆敕苑吏。 数典可忘兹,循名因定第。 真面豁重谋,会心宛一致。 南湖窗亚梅,北塞漪临芰。 讵惟耐烟雨,亦复宜晴霁。 扈从有邹枚,眺览离尘地。 四咏元璙输,三卷襄阳避。 活画含空濛,清音涤繁吹。 响钵非诗坛,夺茵拟讲肄。 优游翰墨林,潇洒松竹翳。 樗材珥笔仍,梓里观风伺。 铺棻劭耕蚕,涂饰却丹翠。 敢誇诸政和,所愿群生遂。 海塘深廑念,桑土斯攸暨。 询惟富教筹,绥以刚柔辔。 悠哉镜影澄,勖尔歌声继。 钱庄胥故人,梁董共新事。 兴适便回舫,澜清思涉利。 俯瞰鱼游乐,凭想禾嘉瑞。 莲岛隔云封,鳌矶足山意。 赓韵嗣前春,罢巡自今岁。 六度迅流阴,五字申时义。
参考注释樗材喻无用之材。多用为谦词。 元 王逢 《得尚书汪公凶问》诗:“樗材荷推奬,思报辑遗编。” 明 孙梅锡 《琴心记·王孙作醵》:“顾鄙夫樗材迟暮,仰贵客山斗规模。”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且云或香闺姣女,并已乘龙,或鄙弃樗材,不堪倚玉,则乞赐一艷婢。” 孙犁 《文集自序》:“今幸遇清明之世,国家不弃樗材,念及老朽,得使文章结集出版,心情十分感激。” 珥笔(1).古代史官、谏官上朝,常插笔冠侧,以便记录,谓之“珥笔”。《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安宅京室,执鞭珥笔。出从华盖,入侍輦轂。” 李善 注:“珥笔,戴笔也。” 元 耶律楚材 《爱子金柱索诗》:“他时辅翊英雄主,珥笔 承明 策万言。” 严复 《救亡决论》:“出宰百里,入主曹司,珥笔登朝,公卿跬步。” (2).指诉讼。 宋 黄庭坚 《江西道院赋》:“ 江西 之俗,士大夫多秀而文,其细民险而健,以终讼为能,由是玉石俱焚,名曰珥笔之民。” 金 元好问 《高平道中望陵川》诗之一:“来时珥笔夸健讼,去日攀车餘泪痕。” 梓里 指故乡 荣归夸梓里。——刘迎《题刘德文戏彩堂》 观风 替人守望,以便报告 派小王去观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