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佚名的《六州》 全文: 双凤落,佳气蔼龙山。 澄江左,清湖右,日夜海潮翻。 因吉地、卜筑圜坛。 宏基隆陛级,神位周环。 边陲静、挂起櫜鞬。 奠枕海隅安。 三年亲祀,一阳初动,虔修大报,高处紫烟燔。 看鸣銮,钩陈肃,天仗转,朔风寒。 孤竹管,云和瑟,乐奏彻天关。 嘉笾荐、玉奠璵璠。 奉神欢。 九霄瑞气起祥烟。 来如风马欻然。 还留福,已滋繁。 回龙驭,升丹阙,布皇泽,春色满人间。
参考注释吉地(1).吉祥平安之地。亦泛指宝地。 三国 魏 嵇康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禽如择居,故避凶而从吉,吉地虽不为,而可择处。” 唐 刘禹锡 《代郡开国公王氏先庙碑》:“时中原甫宁, 江 南为吉地。”《水浒传》第五一回:“财门上起,利地上住,吉地上过,旺地上行。手到面前,休教空过。” 王统照 《旗手》:“ 小皮 笑时,身旁又添了六七个麻袋,他得了吉地一般地跳上去,伸出两腿安然坐下。” (2).指风水好的墓地。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张鬼灵相墓术》:“然其家子弟,若有乘马坠此潭,几至不救者,即是吉地,而发祥自此始矣。”《清史稿·高其倬传》:“上以 其倬 通堪舆术……復召至京师,令从 怡亲王 勘定 太平峪 万年吉地。” 卜筑择地建筑住宅,即定居之意。《梁书·外士传·刘訏》:“﹝ 刘訏 ﹞曾与族兄 刘歊 听讲於 钟山 诸寺,因共卜筑 宋熙寺 东涧,有终焉之志。” 唐 孟浩然 《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诗:“卜筑依自然, 檀溪 不更穿。”《明史·唐顺之传》:“﹝ 唐顺之 ﹞卜筑 阳羡山 中,读书十餘年。” 清 赵翼 《华峒》诗:“他年拟抽簪,卜筑於此寄。” 圜坛即圜丘。《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元年》:“春,正月,辛亥朔,车驾诣圜坛行礼,大赦,改元。”详“ 圜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