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许景衡的《东郊》 全文: 东郊过新雨,野色何氛氲。 嘉苗起萎病,万顷堆寒云。 田父揖行客,苦诉村墟贫。 年年夏旱时,赤地流黄尘。 小儿困锄耘,烈日背欲皴。 大儿斡水车,手足无完筋。 官租且不供,矧欲养吾身。 东邻久无烟,几口能生存。 西邻逐熟去,今作何乡人。 行客谢老农,艰难困劳尘。 而今新官家,宽大布深仁。 大臣亦端良,乘时转鸿钧。 汝岂不自觉,新岁雨泽匀。 寰区日宁靖,百物方訢訢。 尔曹死亦足,及为太平民。
参考注释赤地 光秃秃的土地;灾荒后的不毛之地 晋国大旱,赤地三年。——《韩非子·十过》 誓把赤地变沃野 流黄(1).褐黄色。《文选·江淹<别赋>》:“慙幽闺之琴瑟,晦高臺之流黄。” 李善 注引《环济要略》:“间色有五:紺、红、縹、紫、流黄也。”《西京杂记》卷二:“ 会稽 岁时献竹簟供御,世号为流黄簟。” 宋 高似孙 《纬略》卷七:“ 潁子颜 曰……中央土,土色黄,黄加黑为流黄,流黄为中央之间色。”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凡地球以上,人种五,其色黄、白、黑、赤、流黄。” (2).褐黄色的物品。特指绢。《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九·相逢行》:“大妇织綺罗,中妇织流黄。”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掳掠》:“[丑]手执流黄。[浄]你会织作,一发从我罢。” 清 周宸藻 《浪淘沙》词:“玉梭和泪织流黄,蹙得远山眉又浅,怕整残妆。” (3).玉名。《淮南子·本经训》:“甘露下,竹实满,流黄出而朱草生。” 高诱 注:“流黄,玉也。” (4).香名。《太平御览》卷九八二引 三国 吴 康泰 《吴时外国传》:“流黄香出 都昆国 ,在 扶南 南三千餘里。” (5).即硫黄。《文选·张衡<南都赋>》:“赭堊流黄。” 李善 注引《本草经》:“石流黄生 东海 牧阳山 谷中。” 前蜀 贯休 《送僧归日本》诗:“流黄山火著,碇石索雷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