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诣黑龙潭祈雨》 全文: 今岁望雨况,又与往岁殊。 荐涝民艰食,不可缓斯须。 亟待兹麦熟,青黄接口糊。 常雩躬致恳,小沾槁未苏。 玉泉祈两度,恧予诚弗孚。 龙湫向称灵,虔往事吁呼。 清晓出园门,穑功历验诸。 秋麦卜半收,春麦盼已孤。 禾黍才出吐,待泽苗将枯。 以此念益迫,触目渺愁予。 崇祠近莅止,怵惕步云衢。 四年实未来,一躬犹昔吾。 无德致休和,有求多愧㥚。 敢云祷久矣,曷其宁惠乎。
参考注释以此(1).犹言用这,拿这。《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君因谓 武侯 曰:‘试延以公主, 起 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 刘大白 《小鸟之群》:“如果枷锁镣铐,是一种荣典,一定有些人以此骄人,也一定有些人唯恐求之不得。” (2).因此。《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当是时,诸公皆多 季布 能摧刚为柔, 朱家 亦以此名闻当世。”《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原来纳粟入监的,有几般便宜:好读书,好科举,好中,结末来又有个小小前程结果。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到不愿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学生。” 触目(1) 容易被看到 大平原最为触目的特点是没有树 (2) 目光接触到 触目惊心 愁予使我发愁。《楚辞·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王逸 注:“予, 屈原 自谓也。”一说犹忧愁。 姜亮夫 校注:“予,诸家以为吾之借字,实不辞。予者,......忧也。”按,后人皆用 王 注义。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众鸡鸣而愁予兮,起视月之精光。” 唐 皮日休 《贫居秋日》诗:“亭午头未冠,端坐独愁予。” 清 方文 《陆放翁集有“身后人传千首诗”之句予乐而赋之》诗:“千首诗传吾愿足,家人穷饿岂愁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