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张守的《洪庆善提刑罢官过建康惠诗和答》 全文: 若人儒林秀,俊声自孩提。 振鬣日千里,众眼惊月题。 盍登要路津,献纳苏黔黎。 聊乘使者车,枳棘非鸾栖。 戢翼下吴会,客路秋风凄。 弭帆江之滨,归梦先苕溪。 寄傲水南北,忘怀玉东西。 况乃味禅悦,已知昔途迷。 坐笑老婆禅,杖拂劳提撕。 祗应浩然气,中宵吐虹霓。 功名傥来遇,未免云衢跻。 秖今宠辱际,渊澄看旋鲵。 龙钟秣陵守,短发那胜篦。 邂逅见亹亹,野鹤羞凡鸡。 言句谢筌筏,未易穷端倪。 归来见詹尹,宁复问突梯。
参考注释使者(1) 受命出使的人,泛指奉命办事的人 欢迎来自亲密邻邦的友好使者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 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2) 比喻带来某种信息的人或事物 南国的人们也真懂得欣赏这些春天的使者。——《花城》 枳棘(1).枳木与棘木。因其多刺而称恶木。常用以比喻恶人或小人。《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夫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楚辞·刘向<九叹·愍命>》:“折芳枝与琼华兮,树枳棘与薪柴。” 王逸 注:“以言贱弃君子而育养小人。”《文选·左思<咏史>》:“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 吕向 注:“枳棘,有刺之木,喻谗佞也。” 清 李寅 《书邺侯传》诗:“但清 河朔 风尘易,欲扫宫庭枳棘难。” (2).比喻艰难险恶的环境。《后汉书·黄琼传》:“ 光武 以圣武天挺,继统兴业,创基冰泮之上,立足枳棘之林。” 李贤 注:“枳棘諭艰难。” 鸾栖见“ 鸞栖 ”。 亦作“ 鸞栖 ”。鸾鸟栖止。比喻贤士在位。《晋书·苻坚载记上》:“百姓歌之曰:‘ 长安 大街,夹树杨槐。下走朱轮,上有鸞栖。英彦云集,诲我萌黎。’” 南唐 伍乔 《送江少府授延陵后寄》诗:“莫因官小慵之任,自古鸞栖有异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