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苏轼的《韩干马十四匹》 全文: 二马并驱攒八蹄,二马宛颈尾齐。 一马任前双举后,一马却避长鸣嘶。 老髯奚官骑且顾,前身作马通马语。 后有八匹饮且行,微流赴吻若有声。 前者既济出林鹤,后者欲涉鹤俯啄。 最后一匹马中龙,不嘶不动尾摇风。 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 世无伯乐亦无韩,此诗此画谁当看。 有言郡东北荆山下可以沟畎积水因与吴正字王户曹同往相视以地多乱石不果还游圣女山山有石室如墓而无棺椁或云宋司马桓魋墓二子有诗次其韵二首侧手区区未易遮,奔流一瞬卷千家。 共疑智伯初围赵,犹有张汤欲漕斜。 已坐迂疏来此地,分将劳苦送生涯。 使君下策真堪笑,隐隐惊雷响踏车。 茫茫清泗绕孤岑,归路相将得暂临。 试著芒鞋穿荦确,更然松炬照幽深。 纵令司马能镵石,奈有中郎解摸金。 强写苍崖留岁月,他年谁识此时心。
名句书法欣赏 前者既济出林鹤,后者欲涉鹤俯啄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前者 所述两种情况的前一种;所述两物的前一物;所述的两人、两团体的前一人或前一团体 既济(1).《易》卦名。离下坎上。《易·既济》:“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孔颖达 疏:“济者,济渡之名,既者,皆尽之称。万事皆济,故以既济为名。”《老残游记》第十一回:“坎水阳德,从悲天悯人上起的,所以成了个既济之象;兑水阴德,从愤懣嫉妒上起的,所以成了个革象。” (2).指皆济,已完。 郭沫若 《百花齐放》诗序:“这里有‘既济、未济’的味道,完了又没有完。” 后者 所提到的或不言自明的两个或更多人或事物中的最后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