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程企的《泗源》 全文: 泗源鬼奇且怪,鬼声势各喧鬼豗。 虎豹鬼岩边去,蛟龙窟里来。 稍流烟作阵,初激雪成堆。 派必人疏导,源应鬼凿开。 乍深涛不起,渐远浪相催。 可把江心比,尝将海眼猜。 始微才迸玉,终盛忽奔雷。 涧为寒无卉,丘因涧有苔。 已观离窦侧,俄见过城隈。 石劲崖难潄,沙虚岸易颓。 迩虽逾济漯,遐亦到蓬莱。 洗钵僧常至,乘槎客未回。 我从原际瞰,谁自谷中推。 汹涌曾浮磬,潺湲好泛杯。 狭宁容蚁穴,湍可暴鱼鳃。 劈华非天意,排淮乃力哉。 傍如巫女峡,上类楚王台。 漏泽空神异,襄陵但水灾。 林幽多鸟雀,地僻少尘埃。 重爱兹佳趣,题诗愧不才。
名句书法欣赏 虎豹鬼岩边去,蛟龙窟里来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虎豹(1).喻指残*暴之人。《后汉书·刘陶传》:“陛下不悟,而竞令虎豹窟於麑场,豺狼乳於春囿。” 唐 韦应物 《京师叛乱寄诸弟》诗:“覉离守远郡,虎豹满 西京 。” 清 方文 《偕蔡芹溪至宛兼赠令弟玉立》诗:“虎豹当关欲嚙人,季女何能不憔悴?” (2).比喻勇猛的战士。 唐 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诗之一:“门外旌旗屯虎豹,壁间章句动风雷。” (3).比喻富有文采。 宋 黄庭坚 《送谢公定作竟陵主簿》诗:“ 谢公 文章如虎豹,至今斑斑在儿孙。” (4).形容怪石。 宋 苏轼 《后赤壁赋》:“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龙窟即龙宫。 南朝 梁简文帝 《上菩提树颂启》:“弘龙窟之威,绍 鷲山 之法。” 唐 项斯 《浊水求珠》诗:“沙寻龙窟远,泥访蚌津幽。” 宋 秦观 《还自汤泉十四韵》:“霸祠题玉筯,龙窟受金波。” 明 高启 《玩月》诗:“玉盘元沉龙窟底,忽起万丈谁能探。”参见“ 龙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