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芳甸雪消膏土润,陌头举趾有新耕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初春游玉泉山·其二》 全文: 参考注释芳甸芳草丰茂的原野。 南朝 齐 谢朓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之二:“江流宛转遶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清 方文 《汾湖赠祖仲美》诗:“孤村僻远无兵戈,夏木秋苗满芳甸。” 膏土(1).肥沃的土壤。《元史·乌古孙泽传》:“﹝ 乌古孙泽 ﹞乃教民浚故湖,筑大堤……计得良田数千顷,濒海广潟并为膏土。” (2).旧时称鸦片。 陌头(1).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释名·释首饰》:“綃头,綃钞也,钞髮使上从也。或谓之陌头,言其从后横陌而前也。” 王先谦 疏证补:“今时始丧者邪巾貊头,笄纚之存象也。《集韵》:‘邪巾、袙头,始丧之服。’《类篇》:‘帕,邪巾也。’陌、貊、帕、袙义同。” (2).路上;路旁。《宋书·刘穆之传》:“时 穆之 闻京城有叫譟之声,晨起出陌头,属与信会。” 唐 王昌龄 《闺怨》诗:“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壻觅封侯。” 明 孙起都 《金落索·代妓》曲之三:“陌头芳草忆王孙,纵春郊挑菜成羣。” 举趾(1).举足;抬脚。《诗·豳风·七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饁彼南亩。” 朱熹 集传:“举趾,举足而耕也。” 汉 刘向 《列女传·齐桓卫姬》:“今妾望君举趾高、色厉、音扬,意在 卫 也。” 明 方孝孺 《上巳约友登南楼》诗:“曷不一举趾,纵望渊与岑。” (2).指举动。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举趾为世人之所则,动脣为天下之所传。” |
随便看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