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元代姚枢的《聪仲晦古意廿一首爱而和之仍次其三》 全文: 观人莫观貌,相马不相肉。 群经无释辞,熟读意自足。 《易》道微九师,《春秋》散公谷。 古今有成言,此论非余独。
参考注释九师(1).《汉书·艺文志》:“《淮南道训》二篇。 淮南王 安 聘明《易》者九人,号九师説。”因称《易经》学者为“九师”。 隋 王通 《中说·天地》:“盖九师兴而《易》道微,三传作而《春秋》散。”《梁书·陆倕传》:“ 任昉 报 倕 书:‘採三诗於 河间 ,访九师于 淮曲 。’”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九师争大《易》之门。” (2).犹九军,大军。《竹书纪年》卷下:“﹝ 穆王 ﹞三十七年,大起九师,东至于 九江 ,架黿鼉以为梁,遂伐 越 ,至于 紆 。” 春秋(1) 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诗·鲁颂·閟宫》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2) 年龄 (3) 我国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国各诸侯国争霸的时代 (4) 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公谷《公羊传》和《穀梁传》的并称。《新唐书·儒学传下·啖助》:“ 助 爱《公》、《穀》二家,以《左氏》解义多谬,其书乃出於 孔氏 门人。” 宋 无名氏 《梅妃传》:“ 汉 兴,尊《春秋》,诸儒持《公》、《穀》角胜负,《左传》独隐而不宣,最后乃出。” 清 黄遵宪 《答陈士业论孔子生卒书》:“《公》、《穀》两家之説,岂能尽抹诸家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