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唐代舒元舆的《坊州按狱苏氏庄记室二贤自鄜州走马…寂寞因成诗寄之》 全文: 十年一相见,世俗信多岐。 云雨易分散,山川长间之。 我衔凤阙恩,按狱桥山陲。 君在龙骧府,掌奏羽檄词。 相去百馀里,魂梦自相驰。 形容在胸臆,书札通相思。 烦君爱我深,轻车忽载脂。 塞门秋色老,霜气方凝姿。 此地少平川,冈阜相参差。 谁知路非远,行者多云疲。 君能犯劲风,信宿凌欹危。 情亲不自倦,下马开双眉。 相对坐沉吟,屈指惊岁时。 万事且莫问,一杯欣共持。 阳乌忽西倾,明蟾挂高枝。 卷帘引瑶玉,灭烛临霜墀。 中庭有疏芦,淅淅闻风吹。 长河卷云色,凝碧无瑕疵。 一言开我怀,旷然澹希夷。 悠悠夜方永,冷思偏相宜。 眉睫无他人,与君闲解题。 陶然叩寂寞,再请吟清诗。 得意且忘言,何况竹与丝。 顷刻过三夕,起坐轻四肢。 明朝告行去,惨然还别离。 出门送君去,君马扬金羁。 回来坐空堂,寂寞无人知。 重重碧云合,何处寻佳期。
参考注释卷帘卷起或掀起帘子。《乐府诗集·杂曲歌辞·西洲曲》:“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緑。” 五代 张泌 《江城子》词:“睡起卷帘无一事,匀面了,没心情。”《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那时许多星官神将早排列在阶下。只听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班。’” 瑶玉美玉。喻美好的诗文。 宋 王安石 《和景纯十四丈》之二:“遗我珠璣何以报?恨无瑶玉与公舟。” 烛临(1).谓由上向下照射。《尸子》卷上:“天高明,然后能烛临万物;地广大,然后能载任羣体。”《汉书·五行志下之下》:“日月星辰,烛临下土。” (2).比喻教化广施。《管子·版法解》:“凡人君者,覆载万民而兼有之,烛临万族而事使之。是故以天地日月四时,为主为质以治天下。”《汉书·翼奉传》:“今陛下明圣,深怀要道,烛临万方,布德流惠,靡有闕遗。” (3).犹明鉴。 唐 黄滔 《翰林薛舍人启》:“伏以学士舍人,轩铜照胆,蜀秤悬心,仰惟烛临,当极幽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