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崇禧观傍书室作》 全文: 清河顺水东溯游,南而西转闾阎稠。 郡城已近见埤堄,例于北岸泊行舟。 行舟既泊遂登岸,岸头老幼迎銮见。 尊亲意比前更笃,咫尺崇禧谒古观。 古观之傍书室存,熟路原识径与门。 岁历一纪斯再至,却如瞬息过高奔。 高奔过隙迅如此,楼台点缀增多矣。 商力岂非民力哉,因之不怿弗因喜。 弗喜观听纷笙歌,热闹可厌填津河。 观民本义讵在此,按辔自问斯为何。
参考注释岂非 难道不是…?用于反问 岂非咄咄怪事? 民力 民众的人力、物力、财力 不怿(1).不悦;不欢愉。《史记·五帝本纪》:“﹝ 尧 ﹞召 舜 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 舜 让於德不懌。” 裴骃 集解:“谓辞让於德不堪,所以心意不悦懌也。” 唐 元稹 《莺莺传》:“然而君既不懌,无以奉寧。”《明史·钱士升传》:“帝虽优旨报闻,意殊不懌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寄生》:“初, 郑子侨 却聘, 闺秀 颇不懌。” (2).谓病不愈。《书·顾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懌。” 孔 传:“ 马 本作不释。云:不释,疾不解也。” 宋 岳珂 《桯史·三忠堂记》:“时 周益公 在里居,春秋七十有九矣,是岁多不懌,稍谢碑版之请,不肯为。”《清史稿·理密亲王允礽传》:“太子侍疾无忧色,上不懌,遣太子先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