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赵希逢的《和寄大庚郭县尉》 全文: 缠腰跨飞鹤,不须上扬州。 直欲抟扶摇,相从汗漫游。 得意广寒宫,阔步玉京楼。 迤逦叫阊阖,惜阶献前筹。 骐骥千里志,縻首成淹留。 少年灯火眼,眵昏岁几周。 汉庭赊策对,唐匦空书投。 抗言不畏避,视死等嬉游。 想应初堕地,早已气食牛。 慨然大勇闻,肯以小怯羞。 一第真分内,谈笑期封侯。 可惜刚比铁,不能曲如钩。 转喉成触讳,身作治世囚。 祸福若自取,行止非人由。 飘零靡底定,踪迹萍梗犹。 虽然遇坎止,未始随波流。 相看得同志,有酒共解忧。 议论发耿耿,正谊不利谋。 仕路几阅人,来往一置邮。 直须早回首,谁能沉复浮。 管见颇自是,君其首肯不。 江上与山间,风月无人收。 不妨为管领,巾车更孤舟。 但得免忧辱,外此复何求。
名句书法欣赏 飘零靡底定,踪迹萍梗犹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飘零(1) (花叶等)凋谢脱落;飘落 黄叶飘零 (2) 比喻漂泊流落 底定(1).达到平定。《书·禹贡》:“三江既入, 震泽 底定。” 蔡沉 集传:“底定者,言底於定而不震荡也。”底,一本作“ 厎 ”。 (2).引申指平定;安定。《周书·尉迟运传》:“ 东夏 底定,颇有力焉。” 宋 王禹偁 《平阳公主赞并序》:“卒见削平多垒,底定京师。” 明 李贽 《与凤里》书:“一身漂泊,何时底定。” 踪迹 行动所留下可觉察的形迹 不留踪迹 诡踪迹。——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萍梗 比喻行踪如浮萍断梗一样,漂泊不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