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王炎的《舟行过白石见将使夜宿毛家林翌日到{上艹下羊}》 全文: 苍头倦晨炊,卯饭几及午。 溯流赤日中,舟子亦良苦。 鱼跃恋芳饵,鸥飞避鸣橹。 仙翁所退藏,好境自呈露。 溪水清可鉴,山云横不度。 坐断泉石幽,不受尘土污。 问之何所得,妙处难悉数。 初非练玉泉,亦不鸣天鼓。 人癯道方肥,心远貌亦古。 老衲同我来,得句时一吐。 物色尽诗材,笔底随指呼。 行行更前之,系缆日未莫。 转柂涉奔湍,支筇入幽坞。 倦甚宿茅茨,睡熟不能寤。 迟明又蓐食,凌风上前浦。 重露雨点疏,晴岚云气布。 蝗蝻尚飞扬,禾稼难爱护。 村落有狗偷,耄倪且狼顾。 念此一悄然,回舟双港渡。 空羡皎然师,诗成有神助。
参考注释物色(1) 牲畜的毛色 (2) 按一定标准去访求 乃令以物色访之。——《后汉书·严光传》 物色人才 为巡船所物色。——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瞅见;看到 免亲友物色 (4) 风物;景色 (5) 各种物品 诗材(1).诗的素材。 宋 陆游 《冬夜吟》:“造物有意娱诗人,供与诗材次第新。” 清 厉鹗 《<绿杉野屋集>序》:“诗材富,而意以为匠,神以为斤,则大篇短章,均擅其胜。” (2).诗才。 元 吴莱 《题<永嘉唐氏清节处士卷>》诗:“晴窓抚卷尽达者,秃笔落纸谁诗材。” 笔底犹笔下。 唐 刘禹锡 《答乐天见忆》诗:“笔底心无毒,杯前胆不豩。” 柯灵 《香雪海·给人物以生命》:“懂得他们性格中最细微的部分时,人物才能在作家笔底活起来。” 指呼指挥;使唤。 宋 王禹偁 《青猿》诗:“小僕如猿狖,贫家备指呼。”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二折:“百万精兵听指呼,衣冠四世守全 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