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周行己的《和子同观音寺新居》 全文: 太学士千数,济济多白袍。 其中靡不有,令人愧遁逃。 风俗且如此,焉能独守高。 详择乃其道,或得贤与豪。 近复失段子,呜呼命不遭。 吾生得觊豁,谁能置圈牢。 武或万人敌,何用学六韬。 文士亦龌龊,劳心徒忉忉。 利害竟何许,相去九牛毛。 脱略或吾事,青松隐藜蒿。 麟凤岂仰见,狐狸多叫号。 如不卜清旷,乐此阮与陶。 文思韩吏部,诗见杜工曹。 挥麈谈风月,中夜声颾颾。 往往移北山,不必反楚骚。 吾道用无穷,所志各有操。 或隐身幽讨,或放迹游遨。 平生事已定,用心奚独劳。
参考注释挥麈 挥动麈尾 抱琴不暇抚,挥麈无由停。——欧阳修《和圣俞聚蚊》 谈风月清谈。《梁书·徐勉传》:“客有 虞暠 求詹事五官, 勉 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天文》:“清谈曰谈风月。” 中夜半夜。《书·冏命》:“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 孔 传:“言常悚惧惟危,夜半以起。”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行》:“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唐 杜牧 《投知己书》:“自十年来,行不益进,业不益修,中夜忖量,自愧於心。” 茅盾 《将赴重庆赠陈此生感怀》诗:“中夜起徘徊,寒螿何凄切!” 颾颾(1).象声词。形容风声。 唐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淹泊遂所止,野风自颾颾。” (2).风凛冽貌。 唐 白居易 《司徒令公分守东洛移镇北都一心勤王三月成政形容盛德实在歌诗况辱知音敢不先唱辄奉五言四十韵寄献以抒下情》:“汾云晴漠漠,朔吹冷颾颾。” (3).衰老貌。 元 仇远 《答胡苇杭》诗:“两山翼翼青如舞,双鬢颾颾白始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