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明代沈鲸的《罗江怨》 全文: 飕飕鬓已丝。 斜阳易西。 岂应旦夕儿女啼。 人生能有几期颐也甥妇你过来。 若论你事姑之道。 就养无方。 不但供甘旨。 旦:妇人职主中馈。 不供甘旨。 还有甚的丑:元来你不知道。 当初老莱子孝奉二亲呵。 斑斓戏舞衣。 斑斓戏舞衣。 祇为着娱亲意。
参考注释人生(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能有反问语。古时多见于诗词。 宋 周邦彦 《苏幕遮·风情》词:“陇云沉,新月小。杨柳梢头,能有春多少?” 宋 辛弃疾 《清平乐·木樨》词:“打来休似年时,小窗能有高低,无顿许多香处,只消三两枝儿。” 期颐一百岁。语本《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郑玄 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孙希旦 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 方氏慤 曰:‘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 唐 李华 《四皓铭》:“抱和全默,皆享期颐。” 宋 陆游 《初夏幽居》诗之五:“余生已过足,不必到期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席方平》:“今送汝归,予以千金之产、期颐之寿,於愿足乎?” 郁达夫 《代洪开榜先生祝梁母邓太夫人八秩大庆》诗:“好待期颐觴咏日,重摩铜狄话沧桑。” 过来 用在动词后,表示时间、能力、数量充分(多跟“得”或“不”连用) 活儿不多,我一个人干得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