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王士祯的《由柳庵踰西山最高顶至醴泉寺拜范祠》 全文: 清境难久留,申旦戒徒御。 引领睎前峰,抗策辞东路。 数武即岖嵚,危蹊少安步。 顾盻见百里,云日媚烟树。 凭高俯澄湖,风帆竞孤鹜。 晴旭移峰巅,明晦变已屡。 褰衣入空翠,溪流渺南注。 椮疏旷游眺,苍茫失昏曙。 东山清风来,西涧凉雨度。 澄潭益萧瑟,游鳞纷散聚。 前贤迹已远,山川缅犹故。 夙昔思古人,三叹读书处。
参考注释晴旭阳光。 清 顾炎武 《酬李子德二十四韵》:“柴门晴旭下,松径谷风舒。”《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五年正月初八》:“连日天暖,恐致雨,午间风转东北,天气觉寒,仍见晴旭。” 陈去病 《访安如》诗:“此去壮图如可展,一鞭晴旭返中原。” 峰巅 顶峰。 明晦(1).明暗;晴阴。 南朝 梁武帝 《拟明月照高楼》诗:“相去既路迥,明晦亦殊悬。” 宋 曾巩 《拟岘台记》:“若夫雪烟开敛,日光出没,四时朝暮,雨暘明晦,变化不同,则虽览之不厌,而虽有智者,亦不能穷其状也。” 清 徐昂发 《雁门关》诗:“嵐光自摩荡,巖壑递明晦。” (2).人世与阴间。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卢仆射从史》:“吾已免离,下视汤火,岂復低身而卧其间乎?且夫据其生死,明晦未殊,学仙成败,则无所异。吾已得炼形之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