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夜雨》 全文: 山中欲雨雷势怒,暝色合云失岩树。 北风始送凉丝来,倒井须臾檐溜注。 迩来午热殊苦烦,涤炎添爽欣清喧。 荞麦未刈菜在圃,兼资树艺利晚田。 我昨登山向南望,低田潦水犹滉漾。 伫待涸出播秋牟,游兴未抵心惆怅。 呜呼何时雨旸远近时若慊吾心,少雨即止毋为霖。
参考注释呜呼(1) 对不幸的事表示叹息、悲痛等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2) 指人丧命 呜呼哀战 何时(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雨旸语本《书·洪范》:“曰雨,曰暘。”谓雨天和晴天。《魏书·天象志三》:“皆雨暘失节,万物不成候也。” 宋 陆游 《乞祠禄札子》:“今春以来,雨暘尤为调适,二麦继熟,民间亦以为所收倍於常年。” 清 赵翼 《出郭》诗:“自惭游惰无营业,高柳阴中话雨暘。” 远近(1) 远处和近处 远近闻名 (2) 指距离的长短 (3) 指关系的亲疏 时若四时和顺。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雨表》:“臣闻圣明在上,刑政叶中,则天地气和,风雨时若。” 宋 苏轼 《春祈诸庙祝文》:“愿疾沴之不兴,庶风雨之时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