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雪拟苏轼聚星堂体兼用其韵》 全文: 苏辞遭遇多枝叶,倒绷禁体先犯雪。 起舞浮白意匠殊,纵横驱用堪叫绝。 元冥恰喜交初节,过水真如遇方折。 平原羃䍥寒飔逼,长空晻霭暮光灭。 旌门铙吹云璈奏,幔城漏响金鱼掣。 徘徊中夜听拉瑟,行檠熻赩莲花缬。 天窗取气揭薄纱,地炉生火燃枯屑。 遥想林岫已婆娑,却爱郊坰正飘瞥。 即景朅咏都官句,占年夙记农家说。 醉翁髯老垂号令,会取陈言能点铁。
参考注释遥想 回想很久以前的事 遥想当年 林岫丛林群山。泛指山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道壹道人 ﹞从都下还 东山 ,经 吴 中,已而会雪下,未甚寒。诸道人问在道所经。 壹公 曰:‘风霜固所不论,乃先集其惨澹;郊邑正自飘瞥,林岫便已皓然。’”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丹梯碧洞,杳冥林岫之间;桂廡松楹,寂寞风尘之表。” 宋 叶适 《祭吕太史文》:“由是东南之士,拔起林岫,为英为哲,继公之后。” 婆娑(1) 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子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诗·陈风·东门之枌》。毛传:“婆娑,舞也。” (2) 枝叶纷披的样子 郊坰泛指郊外。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或建翠翳之青葱,或射勇禽於郊坰。” 宋 苏轼 《南歌子》词:“夜来微雨洗郊坰,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 郑泽 《晚眺次钝根韵》:“郊坰倏将暝,凉鬢风露侵。” 飘瞥迅速飘落或飘过。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郊邑正自飘瞥,林岫便已皓然。” 清 陈维崧 《东风第一枝·丁巳元日大雪是日迎春》词:“小阑边飘瞥紆迴,点缀辛盘椒俎。”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致赵秋舲书》:“ 永叔 得其品, 文山 得其节。迄今数百年,影事空飘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