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秋夕读高青邱大全集》 全文: 碧潭秋水清,寒山月华白。 水月两澄明,中有静观客。 披襟乐容与,爽籁生几席。 偶读青邱诗,尚友获莫逆。 短作纷珠玑,长歌戛金石。 不事追琢巧,浑浑含光泽。 伊余岂能诗,对此仰高格。 抚卷吟寒空,中心聊自适。
参考注释伊余自指,我。 三国 魏 曹植 《责躬诗》:“伊余小子,恃宠骄盈。” 五代 贯休 《古离别》诗:“只恐 长江 水,尽是儿女泪。伊余非此辈,送人空把臂。” 明 刘基 《北上感怀》诗:“伊余朽钝材,嬾拙更无比。” 岂能 怎能;哪能 我岂能反对? 仰高(1).谓仰慕高尚的德行。语本《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汉 班昭 《东征赋》:“勉仰高而蹈景兮,尽忠恕而与人。” 宋 曾巩 《与定州韩相公启》:“虽未得就诸生之列,请益于诗书;犹足以闻长者之风,仰高于道谊。” (2).犹高攀。指与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结交或联姻。《西游记》第六*四回:“ 杏仙 尽有仰高之情,圣僧岂无俯就之急?如不见怜,是不知趣了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