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至盛京再叠癸亥七言长律十四韵》 全文: 万古陪京峙大东,二陵佳气郁菁葱。 迁都群意原非合,定鼎皇心迥不同。 虑大焉能细虑小,图王宁渠祗图躬。 立门作庙斯经始,控北征西此据中。 众议虽违众咸服,实猷有在实非空。 仍惟示俭衣从撷,初弗尚奢辔响珑。 城内斯治外斯攘,阙文其德武其功。 民人曾未赋租敛,子弟原胥力作攻。 各有室家安沛里,于时言语燕酆宫。 人咸其德基爰固,天锡以庥岁屡丰。 故国益深钦祖泽,长言亦岂尽孙衷。 数朝祗惜莲壶促,一瞥无殊蕙篆融。 癸亥倏看癸卯到,少年忽作老年通。 再临能否浑难定,剩有回瞻晓日红。
参考注释城内在古代为应对战争建起的由墙体和附属设施构成封闭区域的防御建筑,封闭区域内为城内,封闭区域外为城外。 现在一般指城市内的市区。 阙文(1).原指有疑暂缺的字。后亦指有意存疑而未写出的文句。《论语·卫灵公》:“吾犹及史之闕文也。”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古之良史,於书字有疑则闕之,以待知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史之闕文,圣人所慎,若依义弃奇,则可与正文字矣。” 唐 韩愈 《复仇状》:“最宜详於律,而律无其条,非闕文也。盖以为不许復讐,则伤孝子之心,而乖先王之训。” (2).脱漏的字句。 唐 元稹 《独孤朗授尚书都官员外郎制》:“窜定闕文,裁成义类。”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今閲二篇,又无是一句,信有闕文。” 鲁迅 《花边文学·“……”“□□□□”论补》:“‘□□’是国货《穆天子传》上就有这玩意儿,先生教我说:是阙文。” (3).犹佚文。 晋 陆机 《文赋》:“收百世之闕文,採千载之遗韵。”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赋》:“储西国之闕文,採 东京 之逸记。” (4).犹省文。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惟翰林茶酒司止称‘翰林司’,盖相承闕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