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张栻的《留题金山寺》 全文: 长江岷山来,灌注天下半。 东行近海门,勇往更瀰漫。 苍峦忽中流,屹立助杰观。 孤根入层渊,秀色连两岸。 我来最奇绝,霜月与璀璨。 褰衣到绝顶,恍若上河汉。 悠然发遐思,俯仰为三叹。 乾坤无余藏,今古有长算。 更深寂群动,树杪独鸣鹳。 回头唤山僧,为记此公案。
名句书法欣赏 悠然发遐思,俯仰为三叹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悠然(1) 安闲、闲适的样子 悠然自得 (2) 深远的样子 (3) 形容韵味未尽 余韵悠然 (4) 久远的样子;辽阔的样子 年代悠然 遐思 长远的思念或指超时空的遐想,奇思幻想 遐思冥想 俯仰(1) 低头和抬头,泛指随便应付 左右周旋,进退俯仰。——《左传·定公十五年》 俯仰由人 (2) 比喻很短的时间 俯仰之间,已成陈迹。——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叹亦作“ 三叹 ”。多次感叹,形容慨叹之深。《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吾子置食之间三嘆,何也?” 唐 杜甫 《惜别行送刘判官》诗:“九州兵革浩茫茫,三叹聚散临重阳。”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述》:“予每读其史传及《正气歌》,未尝不三嘆流涕也,今予亦祇法 文丞相 已。” 谓三人随着歌唱者发出赞叹之声,予以应和。《文选·陆机<文赋>》:“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李善 注:“唱,发歌句者;三叹,三人从而叹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