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隆兴寺五叠旧作韵》 全文: 隆兴佛香之阁浃宙闻,我曾三叠七言以颂尊。 丙午重来创成九字体,一尚非一讵有二法门。 如是西天极乐道场界,阿弥陁佛相好庄严云。 观音菩萨此佛大弟子,具佛妙观察智转*法*轮。 三千大千今古无量劫,何处不现法相如高旻。 而此恒山独称甚侥倖,千年梵刹顶礼趋纭纭。 几经废堕复几经修举,不改者在谁增减毫分。 向以五台瞻礼文殊返,顺途至此方当春暮辰。 穹窿高阁大士之所住,可过而去弗礼申敬神。 特用长言七字增两字,亦惟纪实以志往来身。 兹则仍如前例以展谒,不料耄耋倏消瞬息云。 然而堂堂卓立独尊者,弹指顷视万劫千秋尘。 一身两臂及三十六臂,今成匠作昔乃成役军。 木去铜存实合本身一,去岂诚去存则斯诚存。 此番之颂亦复如是耳,岂因难见巧以幻为真。 寺侧行馆朴斲实清洁,乘兴摛藻非儒非佛论。 斯之谓新视向乃谓旧,岂知掷笔此作即成陈。 途指定州将复叠苏句,一笑而已赓罢丙午春。
参考注释指定 指明确定 每一个人都在指定的位置上 复叠亦作“ 复迭 ”。 重叠。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桁梧复叠,势合形离。” 唐 白居易 《齐云楼晚望偶题十韵兼呈冯侍御周殷二协律》:“复叠江山壮,平铺井邑宽。”《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二日》:“又五里 倒回沟 ,缘此处山路回环复迭,中隔山沟,后行望前行者,似折而回,故为是名也。” 朱自清 《歌谣的结构》:“现在都盛行着这种风气(两个人以上的和唱),而造成了许多章段复迭的歌谣。”而已 ——用在陈述句末,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常跟“只”、“不过”、“仅仅”等连用,对句意起冲淡作用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