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填仓日作》 全文: 今日值填仓,上元十日弆。 白驹隙迅哉,闹后欣静致。 拈毫聊咏节,因思有三义。 一为天庾仓,陈陈固相积。 然而司事者,尚称宁有备。 普免实希恩,已经行二次。 玉粒储觉欠,数祇馀两岁。 况复截留多,截留宁可废。 灾民待救饥,亦祗燃眉急。 其或艰阻运,疏通更廑意。 其二为常平,耿寿昌创制。 增贾与减贾,无非为民置。 历久弊滋多,或反为民累。 害民及窃官,侵贪乃百出。 其三曰社仓,晦翁创其事。 不属官属民,以为便民计。 然而蚩蚩众,孰能不贪利。 官清吏役谨,司事更公直。 一邑或可行,各省难为例。 民心日以偷,忠厚能有几。 常平或虚名,社仓鲜实际。 馀三与馀九,行难言则易。 户口增万万,安能谷弗贵。 贵反教之藏,遵行那可遂。 譬如日三餐,与二减其一。 曰留待汝饥,谁肯信其议。 蒿目视兹民,玉食诚惭愧。 惟虔祝屡绥,永怀识五字。
参考注释永怀(1).长久思念。《诗·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明 夏完淳 《效潘安仁<悼亡>》诗:“永怀寄寒夜,冥冥空怀抱。” (2).咏怀;抒发*情怀。 晋 陶潜 《有会而作》诗序:“岁云夕兮,慨然永怀。” 五字(1).五个字。多指诗文中五字句。《汉书·艺文志》:“説五字之文,至於二三万言。”《南史·陆厥传》:“ 约 等文皆用宫商……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 (2). 晋 郭颁 《魏晋世语》:“ 司马景王 命中书郎 虞松 作表,再呈不可,意令 松 更定之,经时竭思不能改,心有忧色…… 会 ( 钟会 )取草视,为定五字。 松 悦服,以呈 景王 。 景王 曰:‘不当尔耶?’ 松 曰:‘ 钟会 也。’王曰:‘如此可大用,真王佐才也。’”后因以“五字”指好的表章。 唐 沉佺期 《同韦舍人早朝》诗:“一经传旧德,五字擢英材。” (3).泛指表章。 唐 常袞 《谢除知制诰表》:“得以文墨侍於轩墀,五字非工,四年侍罪。” (4).指五言诗。 五代 齐己 《秋夕书怀》诗:“平生乐道心常切,五字逢人价合高。”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二九:“池塘春草 谢 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 唐 人用一生心於五字,故能巧夺天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