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王士祯的《天柱山》 全文: 朝出玄武门,云垂雨忽涷。 登登天柱山,千盘堕澒洞。 峥嵘逾巴阆,槎牙过秦凤。 陟岭如累棋,下谷如入瓮。 心俯居益高,足缩目先送。 敢嗟鸟兽群,稍喜徒旅众。 我有大羽箭,丽龟辄命中。 于菟昂其首,饮羽乃不动。 道旁松合抱,巨可任梁栋。 惜哉野蔓缠,不蒙匠石用。 绝顶见岷山,青城亦伯仲。 一气连诸蕃,三州实西控。 太平幸无事,左髻时入贡。 念彼松姚戍,坐甲苦饥冻。 俯临陆海雄,仰视天宇空。 长啸千仞冈,出险忽如梦。
参考注释长啸(1).大声呼叫。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长啸哀鸣,翩幡互经。” 宋 岳飞 《满江红·写怀》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许地山 《空山灵雨·生》:“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 (2).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古人常以此述志。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向闻长啸月下,韵甚清激,私心奉慕,愿接清论。” 宋 苏轼 《和林子中待制》:“早晚 渊明 赋《归去》,浩歌长啸老 斜川 。”《群音类选·四节记·复游赤壁》:“长啸若轻狂,振山林谷应如璜。” (3).钟之别名。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乐器名》:“鐘,一名为长啸。” 千仞形容极高或极深。古以八尺为仞。《庄子·秋水》:“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汉 桓宽 《盐铁论·刑德》:“千仞之高,人不轻凌。” 晋 司马彪 《赠山涛》诗:“上凌青云霓,下临千仞谷。” 清 方文 《陈卧子子龙》诗:“惠心烛千仞,雄风扇八区。” 出险(1) 脱离险境 几经周折,终于出险,平安返回 (2) 出现险情 大堤长久浸泡,很容易出险,千万不能疏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