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南北朝谢灵运的《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 全文: 玉玺戒诚信。 黄屋示崇高。 事为名教用。 道以神理超。 昔闻汾水游。 今见尘外镳。 鸣笳发春渚。 税銮登山椒。 张组眺倒景。 列筵瞩归潮。 远岩映兰薄。 白日丽江皐。 原隰荑绿柳。 墟囿散红桃。 皇心美阳泽。 万象咸光昭。 顾己枉维絷。 抚志惭场苗。 工拙各所宜。 终所反林巢。 曾是萦旧想。 览物奏长谣。
参考注释神理(1).犹神道。谓冥冥之中具有无上威力,能显示灵异,赐福降灾的神灵之道。《文选·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事为名教用,道以神理超。” 李善 注:“《周易》曰:‘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 李善 注:“神理,犹神道也。” 宋 范成大 《读<甘露遗事>》诗:“神理人情本不同,絶怜鼠辈倖元功。”《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吾术岂可用来伤物命以充口腹乎?不唯神理不容也,如此小用不得。” (2).精神理致;旨意理路。《世说新语·言语》“ 晋武帝 每餉 山涛 ” 刘孝标 注引《谢车骑家传》:“ 玄 ( 谢玄 )字 幼度 ,镇西 奕 第三子也,神理明俊,善微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君之业,妾思过半矣;但未尽其神理,请为妾再鼓之。”《红楼梦》第八四回:“以后作文,总要把界限分清,把神理想明了,再去动笔。” 严复 《译<天演论>例言》:“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於心,则下笔抒词,自善互备。” (3).灵魂。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戴公 见 林法师 墓,曰:‘德音未远,而拱木已积,冀神理緜緜,不与气运俱尽耳。’” 唐 白居易 《祭小弟文》:“呜呼,尔魂在几,尔骨在棺,吾亲奠酹於尔牀前,苟神理之有知,岂不闻吾此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