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张炎的《意难忘》 全文: 辄爱叹不能已,因赋此以赠。 余谓有善歌而无善听,虽抑扬高下,声字相宣,倾耳者指不多屈。 曾不若春蚓秋蛩,争声响于月篱烟砌间,绝无仅有。 余深感于斯,为之赏音,岂亦善听者耶。 风月吴娃。 柳阴中认得,第二香车。 春深妆减艳,波转影流花。 莺语滑,透纹纱。 有低唱人夸。 怕误却,周郎醉眼,倚扇佯遮。 底须拍碎红牙。 听曲终奏雅,可是堪嗟。 无人知此意,明月又谁家。 尘滚滚,老年华。 付情在琵琶。 更叹我,黄芦苦竹,万里天涯。
名句书法欣赏 余深感于斯,为之赏音,岂亦善听者耶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深感 深深感到 深感遗憾 于斯同“ 於此 ”。《楚辞·渔父》:“ 屈原 既放,游於江潭……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於斯。’”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詒厥孙谋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尝从事於斯矣。”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时值龙颜,则当年控三杰。 汉 之得材,於斯为贵。”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家国之事,一至於斯,非臣之尤,谁任其咎。” 赏音知音。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之一:“夫临博而企竦,闻乐而窃抃者,或有赏音而识道也。” 金 段成己 《望月婆罗门引》词:“风流已置,抚遗编,三叹赏音稀。” 清 赵翼 《王梦楼挽诗》之二:“黠痴各半无真癖,谤誉相兼有赏音。” 听者 特指听众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