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曹辅的《次韵答天启》 全文: 天兵连营十万釜,烈烈威声震西土。 昆崙月窟扫欲空,岂止斯民被时雨。 贺兰狡兔遁三穴,黄口娇雏永离乳。 临机一失挫铦锋,谁愿忠言如药苦。 吾乡蔡子喜谈兵,早岁曾过阿戎语。 逸才自擅鹦鹉赋,高韵仍为鸲鹆舞。 方略应须敌万夫,徒击韩嫣笑当户。 政宜弱冠请长缨,系取单于置高俎。
参考注释弱冠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二十曰弱,冠。——《礼记·曲礼》 弱冠异柔翰,卓荦观群书。——左思《咏史》 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清· 袁枚《祭妹文》 只有一个书生,年方弱冠,尚未娶妻。——《二刻拍案惊奇》 长缨 长绳子,今也比喻革命军队,革命力量 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汉书·终军传》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单于 汉时匈奴人对其君主的称呼。泛指外族首领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唐· 卢纶《塞下曲》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汉书·李广苏建传》 高俎放在高桌上的砧板。一说,指供瞭望用的车上的高台。《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为高俎,置 太公 其上,告 汉王 曰:‘今不急下,吾烹 太公 。’” 裴駰 集解:“ 如淳 曰:‘高俎,几之上。’ 李奇 曰:‘军中巢櫓方面,人谓之俎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