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明代李云龙的《清明述怀二首·其二》 全文: 飘风不遑宁,白日忽已老。 既深仲子叹,转切皋鱼悼。 忆昔侍高堂,立身苦不早。 昔也愧菽水,今焉悲宿草。 建夷播妖氛,连岁勤天讨。 我及赴国难,义旗正东扫。 我非亲在身,酬知欲有报。 仗剑涉风涛,愁风复愁潦。 杳杳重泉下,宁廑门闾抱。 父书颇曾读,母德宁终稿。 回驭已莫及,但去勿复道。
参考注释菽水豆与水。指所食唯豆和水,形容生活清苦。语出《礼记·檀弓下》:“ 子路 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 孔子 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后常以“菽水”指晚辈对长辈的供养。 宋 陆游 《湖堤暮归》诗:“俗孝家家供菽水,农勤处处筑陂塘。”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入则孝,出则弟,怎离白髮之双亲?到不如尽菽水之欢,甘齏盐之分。” 郁达夫 《再游高庄偶感续成》诗:“只愁母老羣儿幼,菽水蒲编供不周。” 宿草 指墓地上隔年的草,用为悼念亡友之辞 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礼·檀乡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