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周必大的《送汤相守绍兴二十韵》 全文: 汉辟萧居守,周兴毕保厘。 安危元注想,中外自随时。 忆昨生戎马,谁知死佛貍。 天其永我命,王乃大巡师。 收拾炉锤手,经纶管籥司。 南图忘震荡,北上得逶迤。 铜刻新符兽,金涂旧印龟。 从容时属耳,填抚效如斯。 帝意仍调鼎,亲荣宁拥麾。 班衣加画绣,通帛杂牙旗。 馀力今循霸,洪钧昔相夔。 斯民先已觉,此地更何为。 玉帛涂山会,银黄越将垂。 图经千古事,宾幕几人诗。 有客叨恩顾,无才负己知。 身留蓬岛直,梦度浙江湄。 投劾难何有,登庸恐不迟。 行逢三月禊,看即百钱赍。 祖饶纷离席,班迎指后期。 一夫非自喜,正为太平基。
名句书法欣赏 帝意仍调鼎,亲荣宁拥麾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调鼎(1).烹调食物。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余见宰人叹曰:‘ 伊尹 与 易牙 同知调鼎,而有贤不肖之殊。’” 唐 刘禹锡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诗:“侍膳曾调鼎,循陔更握兰。”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一》:“《左传》:‘ 晏子 曰:“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是古人调鼎用梅醢也。”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二八:“《农桑通诀》曰:又一种泽蒜,可以香食。 吴 人调鼎,率多用此。” (2).喻任宰相治理国家。语本《韩诗外传》卷七:“ 伊尹 ,故 有莘氏 僮也,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其遇 汤 也。” 唐 孟浩然 《都下送辛大之鄂》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元 萨都剌 《题光春卷上有萧滕王三学士赞》诗:“未经调鼎休惆悵,会见留酸到子孙。” 清 张大受 《呈竹垞先生四十韵》:“自此期调鼎,无端怨失弓。” (3).指治理国家的才能。 唐 皇甫冉 《彭祖井》诗:“闻道延年如玉液,欲将调鼎献明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