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隋代江总的《游摄山栖霞寺诗》 全文: 小序祯明元年太岁丁未四月十九日癸亥。 入摄山展慧布法师。 忆谢灵运集还故山入石壁中寻昙隆道人有诗一首十一韵。 今此拙作。 仍学康乐之体。 霡霂时雨霁。 清和孟夏肇。 栖宿绿野中。 登顿丹霞杪。 敬仰高人德。 抗志尘物表。 三空豁已悟。 万有一何小。 始从情所寄。 冥期谅不少。 荷衣步林泉。 麦气凉昏晓。 乘风面泠泠。 候月临皎皎。 烟崖憇古石。 云路排征鸟。 披径怜森沉。 攀条惜杳袅。 平生忘是非。 朽谢岂矜矫。 五凈自此涉。 六尘庶无扰。
参考注释六尘佛教语。即色、声、香、味、触、法。与“六根”相接,便能染污净心,导致烦恼。《圆觉经》卷上:“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宗密 疏:“六尘是境,识体是心。” 南朝 宋 鲍照 《佛影颂》:“六尘烦苦,五道绵剧。” 宋 司马光 《送李益之侍郎致政归庐山》诗之二:“六尘皆外物,万法尽迷途。” 明 刘基 《松风阁记》之二:“我佛以清浄六尘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虚妄耳。” 瞿秋白 《猪八戒》:“一切爱恋六尘,以至于‘真*善*美是没有的,是幻执的……不如努力把漆黑一团都灭绝了,成个正觉’,得证涅槃。” 无扰(1).指心神没有受干扰。 南朝 齐 谢朓 《观朝雨》诗:“耳目暂无扰,怀古信悠哉。” 隋 江总 《游摄山栖霞寺》诗:“五浄自此涉,六尘庶无扰。” 唐 张九龄 《西江夜行》诗:“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2).谓不扰民。 宋 欧阳修 《除李端懿节度使制》:“於戏,为政而先无扰,所以靖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