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余既辨明黄子久山居图即富春山居图乃叠旧韵更为长歌以书其后》 全文: 富春疑案参来久,今喜辨明杨即柳。 高王目迷何足云,压倒德潜谈天口。 我非博古侈精鉴,是是还应别否否。 沈文王氏乃捉刀,华亭晋陵仍左右。 始识流传祇一图,珷玞安可同瑶玖。 笑予赤水索元珠,不识元珠吾固有。 如浮海者必由河,如登山者必历阜。 纵云露柱即灯笼,坐令优孟望而走。 每读班赋发深思,贵耳末学多肤受。 吴下诗人即趋阙,试与观之应觉丑。 还续长年当自讼,庶使此图更因寿。
参考注释博古 通晓古代的事情 雅好博古 精鉴见“ 精鑑 ”。 亦作“ 精鉴 ”。明于鉴别。亦指高明的识别力。 唐 韩愈 《与凤翔邢尚书书》:“欲求士之贤愚,在於精鉴博采之而已。” 五代 齐己 《爱吟》:“传写会逢精鉴者,也应知是咏閒情。”《宋史·儒林传四·吕祖谦》:“尝读 陆九渊 文喜之,而未识其人,考试礼部,得一卷,曰:‘此必 江西 小陆 之文也。’揭示,果 九渊 ,人服其精鑑。” 王先谦 《与缪荃孙书》:“ 石州 文除 祁 赵 两碑志外,无可入选,足徵精鉴。” 否否犹言不是不是。多用于应对。《史记·太史公自序》:“‘夫子所论,欲以何明?’ 太史公 曰:‘唯唯,否否,不然。’” 清 戴名世 《药身说》:“‘子之志其又有託於此乎?’ 戴子 曰:‘否否。’” 朱自清 《说梦》:“说到 孔子 , 孔子 不反对做梦,难道也做不了‘至人’、‘真人’?我说,‘唯唯,否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