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实胜寺》 全文: 得禾周名书,获鼎汉纪年。 是寺称实胜,其事犹可传。 明兵十三万,水陆数道连。 志曾期破釜,言已侈投鞭。 弱妇实怀惧,壮士难夺坚。 文祖处以暇,旋命彭与韩。 坦然逸待劳,乃在松山间。 破竹迎刃解,谁能抗师颜。 诸路一时败,困兽遇秋畋。 从此威天下,燕京数往还。 创寺肇锡名,用以示弗谖。 我来步上方,晶阳空宇悬。 百年父老希,所闻乃传言。
参考注释破竹(1).劈竹子。喻循势而下,顺利无阻。《晋书·杜预传》:“昔 乐毅 藉 济 西一战以并强 齐 ,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復著手处也。” 唐 柳宗元 《贺诛淄青逆贼李师道状》:“破竹寧比其发机,走丸未喻於乘胜。” 宋 朱熹 《伏读二刘公瑞巗留题感事兴怀追次元韵偶成》之一:“故垒近闻新破竹,起公无路祗伤心。” 王树枬 《武汉战纪》:“ 武昌 以 洪山 为扼塞, 洪山 失则 武昌 不守,顺流以取 汉阳 、 汉口 ,如破竹耳。” (2).喻迅速破亡的形势。 唐 杜甫 《洗兵行》:“ 河 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唐 许浑 《登蒜山观发军》诗:“犬羊忧破竹,貔虎极飞蓬。” 迎刃迎向刀锋。喻不可阻挡之势。 唐 李华 《河南府参军厅壁记》:“如川决防,如竹迎刃。” 明 瞿式耜 《马进忠大捷疏》:“今冬先克 武冈 ,使我恢 永 取 宝 之兵,皆有迎刃破竹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