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苏轼的《和王晋卿》 全文: 先生饮东坡,独舞无所属。 当时挹明月,对影三人足。 醉眠草棘间,虫虺莫予毒。 醒来送归雁,一寄千里目。 怅然怀公子,旅食久不玉。 欲书加餐字,远托西飞鹄。 谓言相濡沫,未足救沟渎。 吾生如寄耳,何者为祸福。 不如两相忘,昨梦那可逐。 上书得自便,归老湖山曲。 躬耕二顷田,自种十年木。 岂知垂老眼,却对金莲烛。 公子亦生还,仍分刺史竹。 贤愚有定分,樽俎守尸祝。 文章何足云,执技等医卜。 朝廷方西顾,羌虏骄未伏。 遥知重阳酒,白羽落黄*菊。 羡君真将家,浮面气可掬。 何当请长缨,一战河湟复。
名句书法欣赏 岂知垂老眼,却对金莲烛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老眼(1).老年人的眼睛。 宋 张元干 《菩萨蛮》词:“老眼见花时,惜花心未衰。” 茅盾 《子夜》十六:“这老太婆疲倦得再也不能动了。可是她并没睡着,她睁大了血红的老眼,虚空地看着。” (2).老年人的眼力。指视力所及,亦指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 唐 杜甫 《闻惠二过东溪特一送》诗:“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这所谓文有定评了,可见我这双老眼还不盲。” 金莲烛金饰莲花形灯烛。 宋 苏轼 《和王晋卿》:“岂老眼,却对金莲烛。”《宋史·苏轼传》:“ 軾 尝锁宿禁中,召入对便殿,已而命坐赐茶,彻御前金莲烛送归院。”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宋金莲烛送归院者六人》:“金莲烛送归院,始於 唐 令狐綯 ……此 唐 故事也。今世所传词林美谈,皆指 苏子瞻 耳,不知 宋 时金莲烛故事共有六人: 王钦若 、 王禹玉 、 晁逈 、 郑獬 、 苏軾 、 史浩 也。”参见“ 金莲华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