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沈辽的《澹山岩》 全文: 昔造阳羡二洞天,我生已当谢人间。 尔来投裔亦无事,澹山岩下欣跻攀。 群峰驾肩来,江水会前湾。 灵气绦洞口,夐如宝陁山。 辇道转西升,斗入初无艰。 翡翠凿穹庐,略与天相弯。 宽广容万席,清润非人寰。 东南豁阳明,仰视如含环。 青萝傅乔木,亦有败叶黫。 造化遗玉像,其人清且闲。 巧工或可为,谁能陟巅颜。 秦时隐君去成仙,空留石床水云般。 药炉不复九霞覆,唯馀渥赭繁茅菅。 至行禅师化巨蟒,好事太守驱群顽。 崇坛峭罅皆可蹑,三穴旁出门无关。 壁间玉*乳化为石,何术可煮完衰孱。 恨无仙骨空盘桓,欲留未可终当还。 仆夫告余趣归驭,落日西下云斑斑。
参考注释九霞九天的云霞。借指天庭。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二七:“共爱初平住九霞,焚香不出闭 金华 。” 明 屠隆 《綵毫记·仙宫列奏》:“长清宫殿九霞高,玉佩羣真絳节朝。” 渥赭犹渥丹。《诗·邶风·简兮》:“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郑玄 笺:“硕人容色赫然如厚傅丹。” 孔颖达 疏:“其颜色赫然而赤,如厚渍之丹赭。” 唐 温庭筠 《会昌丙寅丰岁歌》:“风如吹烟,日如渥赭。” 清 陈维崧 《月中桂·咏丹桂》词:“仙翁颜渥赭,带笑睨霜娥幽独。” 茅菅亦作“茆菅”。茅、菅二草,形相似,多并用以指野生杂草。亦喻微细。 宋 苏轼 《送张天觉得山字》诗:“餘光入巖石,神草出茅菅。” 宋 苏轼 《送程七表弟知泗州》诗:“但使可此人,餘事真茆菅。” 金 元好问 《五松平》诗:“湍流落涧壑,细路深茅菅。” 元 戴表元 《秋虫叹》诗:“凄然杂忧患,霜风埽茅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