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王铚的《元日雪》 全文: 布和旧重王正月,佳祥元日初逢雪。 飘入椒觞气更苏,积满玉蒲水已怯。 岁历今才第一行,三百六十完未缺。 故使重窥混沌时,太素山川始融结。 但闻南陌流欢声,懒将西佛论初劫。 九门想得千官期,高耸焦峣白银阙。 事隐东林夜宿年,静洒僧窗更幽绝。 草堂人去空旧赏,梦入江山半明灭。 祗今纵横天上来,势压丘陵动溟渤。 映山更倚百尽楼,始见天工盛施设。 明月东风扫玉尘,输与寒梅乱花发。 壮观新年意气张,天巧空奇吾语拙。
参考注释岁历见“ 岁历 ”。 亦作“ 岁歷 ”。即年历。《书·尧典》“允釐百工,庶绩咸熙” 孔 传:“言定四时,成岁歷,以告时授事,则能信。” 宋 梅尧臣 《矮石榴树子赋》:“非封植,忽此生荣,三传岁历,密叶如盖。” 赵朴初 《金缕曲》词:“岁历翻新页,喜回头,一年经过,奇峰千迭。” 一行(1) 一面;一边。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2) 一经 一行作吏 (3) 一群,多指同行的人 贫僧一行四人 三百《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刑昺 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 杜子美 。”参见“ 三百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