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雨中塞上行》 全文: 夜雨连晨势未已,行旌先发难中止。 文侯罢猎必亲往,我亦何妨一仿此。 白榆绿柳时逢迎,快哉雨中塞上行。 杜老前后则何有,周王左右堪同赓。 制衣策马跋泥淖,谁言秋雨弗湿帽。 行宫驻跸岂不佳,习劳先众从吾好。 銮仪卫率校尉随,轻舆逸坐那肯为。 内扎萨及外厄鲁,櫜鞬扈从瞻威仪。 峦姿林态浑难状,配藜旁魄复涤荡。 万马奔腾如万舟,雪浪银山陵漭沆。 北人使马南人船,一合相真成大观。 山村老农笠底笑,明春种早不待言。
参考注释銮仪卫清 代官署名。 清 改 明 锦衣卫为銮仪卫,掌乘舆供奉卤簿仪仗之事。 清 昭梿 《啸亭杂录·銮仪卫》:“本朝鑾仪卫相沿 明 锦衣卫之制而不司缉探之事。”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说象》:“象房在 宣武门 内城跟迤西,归鑾仪卫管理。” 校尉军职名。据《史记》, 秦 末起义军中已有此职。《项羽本纪》载: 项梁 “部署 吴中 豪杰为校尉、候、司马。”又《张耳陈馀列传》载: 陈胜 “以 张耳 、 陈餘 为左右校尉。” 汉 代始建为常职,其地位略次于将军,并各随其职务冠以各种名号。掌管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长官,亦有称校尉者。 隋 唐 以后迄 清 为武散官之号,地位逐渐降低。 明 清 之际也称卫士为校尉,其地位尤低。参阅《通典·职官十六》、《续通典·职官十六》。 轻舆轻车。 晋 左思 《吴都赋》:“轻舆按轡以经隧,楼船举颿而过肆。” 宋 曾巩 《游麻姑山》诗:“我驰轻舆岂知倦,倏忽遂觉穷嶔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