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明代王佐(汝学)的《伤石鼓赋送国子监丞先生赴徽州经历》 全文: 鼎非没器兮,麟难服车。 用之违其材兮,物乃龃龉。 孔子西行兮,返晋水浒。 删诗三百兮,逸此石鼓。 天实爱道兮,鬼物守护。 存此至宝兮,昭示万古。 载籍茫然兮,居然再睹。 巍巍荡荡兮,周宣御宇。 嗟彼何人兮,是之裁取。 此其为臼兮,焉可爱许。 使我心伤兮,泪下如雨。
参考注释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幼年生活贫困。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伦*理思想上宣传“仁”。“仁”是符合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养恭、宽、信、敏、惠的总称。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重视因材施教。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 水浒水边。《诗·大雅·緜》:“率西水滸,至於 岐 下。” 毛 传:“滸,水厓也。”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序:“获 秦 餘於故兆,地拟 林光 ;访 周 旧於遗风,山连水滸。” 宋 杨万里 《浯溪赋》:“乃蹟故步,还至水滸。” 明 何景明 《津市打鱼歌》:“野人无船住水滸,织竹为梁数如罟。” |